第一百零八章 引人嫉妒的成绩(1 / 2)

中国电影报道:11月第二周,接连没有大片上映的11月档迎来了沈临导演的那些年还有好莱坞大片铁甲钢拳以及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丁丁历险记,大盘飞涨,创下了新的周票房纪录。

面对两部好莱坞大片的围剿,国产电影那些年毫不示弱,抢下了最大的一块蛋糕单周票房突破36亿,沈临导演也成为了新的票房纪录保持者,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上榜电影

11月19日,上映10天的那些年交出了52亿的票房成绩,关键,它仍旧以每天将近2000万的票房在上涨,眼瞅着就要奔上10亿了

惊呆了一众看客。

什么时候,青春片的票房潜力变得这么大

还是只有沈临导演的青春片票房潜力大

无数人把目光对准了同为文坛三剑客的郭小四还有韩少。

与此同时,郭小四宣布要开拍电影小时代,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那些年为何如此火爆这部影片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

情怀:打怀旧牌的爱情电影,总是能成功引发影迷的追捧,这点从网络短片老男孩的火爆程度就可略窥一二。而影片那些年则将这副“怀旧牌”发挥到了极致,对各个年龄层次的观影人群都有特定的吸引力。

有一位京城的电影公司的制片人分析称,于90后来说,该片中的校园恋爱情节正是他们如今在经历着的事情,很有亲和力对于70后来说,年轻时远去的模糊记忆会随着影片而逐渐苏醒;对于如今的主流消费群体70、80后来说,他们的人生阅历恰巧覆盖了影片的前后两段,不论是青涩的初恋,还是工作后无奈的改变。

有一位女网友在微博上感叹:“无论从身高还是长相,黄萱都和我前男友长得一模一样,是闹哪样”

暂且不论她的前男友长相如何,相信引发她共鸣的,应该是片中人物对初恋情人、对校园生活、对萌动青春的那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导演的魅力:毫无疑问那些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来自导演沈临。

这个八五后文坛第一人到底会将他的处女作改编成什么样的电影呢

事实上,年初听说沈临要做导演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靠谱,不少人是带着看热闹的心走进影院的;然后失恋33天的火爆程度超过了不少网友的预期,人们对于沈临的第二部长片更加期待

而且不得不佩服出品公司的宣传策略,几乎上遍了所有的综艺节目,同时也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好奇心促使他们前往捧场,看完影片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对沈临刮目相看。

有观众反馈给记者说,影片色彩艳丽,叙事流畅,镜头成熟自信,并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完全不像是一个只拍过一部电影的新手。

资深媒体人戈弋说:“影片情感真挚,有感觉。虽有瑕疵,但想到这个导演才23岁,文人转型,就觉得挺努力的。而且单从价值1000万的不到1分钟的镜头来说,就觉得这是个真心对待电影的人”

影评人yoyo认为,沈临是一个对自己的个人价值观有着强烈自信的年轻人,所以他的电影不是简单的小清新风格,而是极为大胆。

争议:改编的成败

沈临当年凭借原著那些年一举成名,积累读者近亿,不少人也是因为看了原著之后才去看了电影,也有不少年纪不太大的观众看了电影之后再去读了小说。

于是,电影和小说的区别成为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而“改编得究竟好不好”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也成为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的原因。

记者看完影片后发现,片中删减了很多有性暗示的场景,让线索更简洁,人物个性更为突出。

一部电影的成功对发行公司的推动力也是很明显的。

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自11月9日上映以来,5天即狂揽32亿元票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