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4(1 / 2)

唐朝好舅子 晨风天堂 8686 字 2019-04-17

没说话,柳木讲的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这种怪力乱神的事情确实不好讲,轻则让人以为是疯子,重则可能丢了性命。

柳木坐在独孤兰若身旁:“其实我以前想说来着,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慢慢的反而找不到开口的机会。这个秘密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真正说出去也没人信,我倒是打算这一生都不说的。”

独孤兰若白了柳木一眼后问道:“史书上可有我,如何写的”

这一问,问的柳木整个人都一激冷。

“怎么”独孤兰若看到柳木的反应后很感觉很奇怪。

柳木说道:“没有,丝毫没有半点记载,照常理说,至少也会在平阳公主传中提及几句。而且真实的历史上谢映登在立唐之后就归隐山林。还有就是”

柳木没再说下去,内心倒是想通了。

“这就是我最早说的时空轴线的理论,这与我所在的时空不是同一个大唐,只能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就这样。”

柳木倒是想明白了,如果没有独孤兰若,也就没有自己参与到玄武门事件的契机。

独孤兰若听不明白什么叫时空轴线,又问道:“那么大姐夫这边”

“他,他有专门的列传,历史上记载的非常清楚。”

“果真”独孤兰若说话之时伸手在柳木腰上狠狠的一拧,拧的同时说道:“那么你告诉你,你有没有想过找机会娶一个真正的公主,或是门阀家的

这话题是送命题。

不是智慧层面可以解决的。

李世民、柳木等四人在三原小庄住了几天,倒是聊了许多。

几天后,四人回到长安城的当天,大唐皇帝李世民就给尚书省递了一份议案,要求在秋季内阁大议的事情讨论。

尚书省当值的是杜如晦,工部尚书、内阁本年度五阁老之一的姚思廉。

两人一看李世民的这份议案就吓了一跳。

“这”

姚思廉一脸震惊的将李世民的议案拿到了杜如晦面前。

杜如晦一看也大吃一惊:“家有未成年双丁者,免十五亩田税,双女为一丁。家中每增加一丁,增加十亩免田税,百亩为上限。工匠依月俸计算,每亩折算七十五文,京兆、各道州府县依当地收入增减。”

杜如晦念完之后抬着看着姚思廉。

姚思廉说道:“虽然你我非户部作事,可这账却也能算一算。依这么算,按每户未成年平均三丁计,每年在人丁税上的国库收入会减少上千万贯。”

杜如晦点了点头,这个数字相当的惊人。

“来人。”杜如晦一声吩咐立即有两个书吏上前。

杜如晦将这份议案加了封条然后递了过去:“送到户部,让户部两位侍郎看过不要外传,过几天我与姚公和他们讨论一二。”

“是”

书吏退离,杜如晦对姚思廉说道:“户部肯定能算出来这每年会少多少税收。不过若是千万贯的国库收入大唐倒也撑得起,想一想若是平均一户三丁,那么每十年大唐的人口就会增加三成半,每二十年大唐的人口增加七成之多。”

姚思廉点点头:“这已经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五次为增加人口而定国策。”

“前四次加起来也没有这一次厉害。”

杜如晦又提笔写了一份文书,文书的内容是请户部再慎重计算一下,若是将人口增加的免税变成递增式,那么怎么样一个递增法更合适,更合理。

同样加封,派人再往过送。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这份议案并没有外传,仅仅是在尚书省、六部、内阁高层范围内小规模流传。

这已经是大国策的范畴了,重臣们连续数日在私下讨论这项国策的可行性,可靠性,利国性,利民性等等细节问题。

李世民也在皇宫之中和柳木在讨论这个话题。

“二哥,这事我讲的非常清楚,商税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国有重点工坊经营良好的情况下,才真正免去了粮税。甚至给许多种植户,还有国家需要的工坊拿钱补贴。眼下免粮税,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柳木的话是大实话,时代不同,粮税不敢轻免。

李世民倒是信心十足:“这事也就是一个提案,想必内阁肯定已经在私下讨论着。是否可行,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都需要有一个详细的分析与计划。不说生一丁免十亩,那怕减免一亩,也功绩,也是民心。”

“这倒是”柳木非常认可李世民的话。

这时,有人进来报。

“报,礼部派人前来,高句丽使节渊净土以海路到莱州,经齐州走陆路赴长安而来,此时已经到了华州。闻月阁也派人上报,闻月阁派驻高句丽分部送上渊净土卷宗一份。”

李世民示意留下卷宗,然后挥手示意退下。

卷宗李世民没看,顺手推到了柳木面前。

柳木打开卷宗翻看之后说道:“二哥,闻月阁分析渊氏已经开始有些怀疑了,这渊净土前来估计是为了试探什么,闻月阁在那边的人分析,一是百济、二是茂山、三是辽城。”

“辽城”李世民有些意外。

第1005节使节渊净土

听闻辽城,李世民抢过卷宗翻看。

依闻月阁的分析,辽城这两年来城主与大唐边军关系极好,每年就皮货、药材、粮食等交易让其获利巨大。

这位城主不止一次的暗示,就算唐军兵临城下,他和他的部下也不会与唐军交战。

李世民问柳木:“这不交战,就等于是内降了,你认为呢”

柳木回答:“我倒认为建安城内降的机率更大,依兵部的计划,茂山以北没高句丽什么事,茂山以西是闻月阁大力活动努力争取之地,就是希望一但开战,以江为界,江北无战事。”

“容二哥我思考。”李世民是位战略大师,当时兵部的计划他是知道的。

眼下渊净土来长安,李世民自然要考虑怎么样才能让大唐利益最大化。

渊净土为什么来长安。

闻月阁派出去的人肯定不能到渊家人的脑袋里去翻看,他们上报的内容是推测的结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