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0(1 / 2)

唐朝好舅子 晨风天堂 8806 字 2019-04-17

关一批,扔去作苦力一批,这处秃驴就安份多了。”

“不,我倒认为这法子可以一试,毕竟民间百姓信佛的有很多。”谢映登认可柳木的法子。

秦琼也认可。

秦琼说道:“其实信佛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内心还有向善的一面。但那种佛为诸天的说法绝对不可取,谁信这个就是邪教,杀。”

秦琼说杀,基本上已经可以定义为死罪,刑部都会因为这一句杀而改变看法。

秦琼又说道:“木的想法感觉有用,让新佛门首先认定,唐代天牧天下,天子就是天子,而是佛门讲的是向善、个人修行。推崇苦行僧以及得德武僧,将武德放在武艺之上,这一点也适用于绿林。”

张初尘是看过柳木那个版本的。

此时,张初尘笑道:“在我眼中,刚才那本就是特意为秃驴们写的。不过那位方正大师,当得起大师两个字,虽然傻,傻到不可救药,但却是一种修为。若是佛门高僧都如方正这样,那天下佛门,倒也不错。”

“不象的,就弄死他。”谢映登来的直接。

“对,方正就是佛门大师的典型,其余的但凡是有野心的让他们去死好了,死的多了佛门也就按圣人的意思在转变,不能为大唐服务的都是敌人。纵然是他们所说的佛祖临世,也要先过了我掌手刀。”秦琼很是傲气的对此事作了决断。

柳木很轻松:“不用拿刀,大将军炮直接轰成渣。”

谢映登微叹一口气:“眼下,就看屋里这些人的选择。”

屋内,没有一个人说话,都围在一起默默的翻看着柳木给他们的这本书。

在张初尘看来的迂腐,反而在有几位和尚眼中,却是修为的高深,没有以身饲虎的决心,如何修身成佛。

突然,有一人问道:“若是玄奘取回真经呢”

许多人都抬起了头。

一位干瘦如柴,却目光如电的瘦小和尚这时缓缓抬起头来:“以闻月阁的力量,想留下谁在长安,那么试问谁又能离开长安呢”

有人不解:“可玄奘已经西去”

瘦小的和尚说道:“玄奘怕就是一个鱼饵,只是钩的是谁咱们困在长安也猜不出来。”

第0716节泾河有趣事

又一个清晨即将到来,鸟鸣声已经出现在长安城。

隆庆宫内,万贵妃已经是从昨夜到这个凌晨第四次来到李渊的书房。

门外,两个禁军站的笔直,他们每一个时辰换岗一次,冬天减半。也就是现在的换岗的时间是每半个时辰一次。

这些人的站姿都是在经过训练的。

这种站姿柳木很怀念。

万贵妃来到门前后,两名禁军士兵目不斜视,如同两俱冰雕。万贵妃招手示意自己的侍女将食盒给自己,然后让侍女在门外等,自己独自一人入内。

进了书房后万贵妃没敢靠近书桌,只是在门边的小几将食盒放下。

“不是让你回去休息嘛。”李渊抬头看了一眼万贵妃,而后亲自走到门口接过食盒。

万贵妃什么也说,眼睛也丝毫没有往书桌上看,施礼之后退离。

李渊伸手抓住万贵妃的手臂突然开口说道:“眼下,不是七年前。”

七年前,李渊也确实好多次都这样整夜在忙碌,那个时候是大唐统一战争打的最紧密的时期,容不下半点放松。

李渊拉着万贵妃往屋内走,坐在火炉旁,而后自己将桌上那些地图以及自己写写画画的东西卷起来直接塞进了书桌旁的柜子里。

地图是高昌周边的地图,李渊还是非常在意这次西征之事的。

唐军最多再有半个月就会第一批部队正式出征,柳木找了一个近于无赖的理由,估计这会正式的国书已经放在高昌城了。

万贵妃坐下之后轻声说道:“太上皇,昨天夜里快到三更的时候,长平公主突然离开梧桐坊,我听从梧桐坊回来的妃嫔说,长平公主和柳驸马连夜出城往泾阳庄子去了。很意外的是,半个时辰后,皇后也往泾阳庄子去了。”

“噢”李渊捧在手上的小碗放下了,眼睛眯着。

很快,李渊眼神变的很有光泽,摇了摇铃,有名侍从入内站在一旁垂手而立。

“派人去宫里,问一问长平泾阳的庄子有什么趣事,立即去。”

李渊派的人进宫后,李世民还没有起床。也是听到李渊派人的问才知道长孙无垢竟然半夜出宫去了泾阳庄子,问了皇后宫内的人,有长孙无垢留下的信。

信上只说了两句话。

头一句是,深夜惊扰怕让燕德妃受了冷落。第二句是,速来长平泾阳庄子,长平原话,事未成,不知喜悲。

“来人,备马。”李世民从床上跳了下来。

李世民可以从皇宫正北出城,但他却不能不等李渊,所以选择了皇城西侧的芳林门。

李渊也是骑马,一见到李世民就问道:“泾阳那边有什么趣事”

“儿臣不好说,成与败都是未知之数。但木在这些年来已经投进入上百万贯不止,是神奇玩意,但事成却是我大唐镇国之利器。”

“走。立即就去。”李渊也顾不上自己一晚上没睡,催着赶紧走。

李世民到了泾阳庄子的时候,只看这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守了足了一千多人,连小将军炮都拉出来摆了四门在主要的路口。

最内圈是泾阳庄子的内码头,这里挖开一处干船坞,四周有布幔挡着。

独孤兰若与长孙无垢两人,此时手拉着手紧张的站在船坞船。柳木穿着一身工匠的灰麻布衣,就在船坞内的一条船上。

这条船,看到的人无一不称奇。

无帆、无桨,只有一个足有两尺直径的大烟囱。船长十三丈,宽三丈七,两侧有两个巨大的,足有一丈直径的宽车轮状圆盘。

船坞上,那巨大的龙门吊已经移开,闸门处抱琴已经准备命人放水。

船上,李德謇放下手中的尺子退到柳木身旁:“这架在水渠上试过,带大水车没有任何问题。这边的船是按尺寸造好的,只需要将蒸汽机吊装在船上就行,至于船上其余部分我认为先不装。”

“恩,先下水,跑几圈再说。”

李德謇说的是蒸汽机上层的船体建筑物,眼下蒸汽机是直接在甲板的空洞调装,上半部分只装上了用于固定烟囱的部分,还应该有许多船仓,这至少还能再加装两层船室,用于船员住宿、厨房等用途。

这条船是半成品。

不过在柳木眼中,这条船已经是成品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