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8(1 / 2)

唐朝好舅子 晨风天堂 8298 字 2019-04-17

还有大唐忠心的,训练有素的,可靠的船员们。”

柳木把人命看的很重,这一点已经开始影响到大唐顶尖贵族。

否则大唐太上皇李渊也不会说出,先增加好的装备,然后让士兵们减少死亡等等。

众人讨论一番之后,都认为从对马岛这边回来最合适,福冈那边已经控制在手,这样等同于控制倭岛出海的船只。

柳如雨低声对李道宗说了几句话,李道宗不住点头。

李道宗起身说道:“贱”李道宗想说贱内,可话到嘴边改口:“柳首席有一个建议,给新罗送一份大好处,告诉他们大唐要大量采购许多商品,东港舶司在新罗建一些低等货物的工坊,对马岛那里为了减少新罗与倭人的冲突,大唐暂管,控制、管理倭与新罗的船只。”

“低等货物,大唐采购有何用”萧瑀追问了一句。

柳如雨这次直接开口:“萧公,倾销倭岛。”

萧瑀听完后侧头看了一眼柳木,柳木轻轻的摇了摇头:“萧公,这样不好。让倭人知道是新罗产出的货物,而倭岛却无产出,这纯贸易逆差会让倭人怀疑我们的用心。”

房玄龄问道:“若是也让倭岛生产一些货物,反销新罗呢”

“这个,问题是倭岛生产什么呢”柳木倒想不出来让倭人生产什么。

长孙无忌问道:“若是从大唐运麻过去,倭人加工麻布呢”

“好办法,倭人生产的所有的一切,原料都是咱们提供,他们加工之后卖给新罗,当然质量好的大量也会采购。但不能违反之前对倭战略。”

柳木只是提了一个想法。

这里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萧瑀

第0631节第一次准内阁会议

大唐贞观年前房、杜、萧、高、唐等等

那一个都是独挡一面的大能人,他们相互一交流就拿出一个可实施的草案来。

然后

大唐太上皇李渊又一次成为了柳木的苦力,这一次去倭岛负责安抚选征兵士、矿工的民心,让这些人加倍努力给大唐挖银子。

“父皇,您还需要先去鹿儿岛,亲自册封隼人,赐姓礼,封郡公什么的。”柳木低声提醒着。

李渊没给柳木半点好脸色,柳木又开始哄了:“父皇,你肯定没有亲眼看过火山喷发,没有尝试过砂蒸,没有吃过五尺长的大鱼。鹿儿岛都有。”

李渊很清楚的知道柳木又在忽悠自己,可自己身为大唐的太上皇,大唐就是自己的大唐。有些个事情虽然麻烦,但还是可以去作的。所以李渊反问道:“真的有五尺长的大鱼”

“绝对有”柳木很肯定的点点头。

“好吧,朕去看看。”李渊一副很勉强的表情答应了下来。

众臣子也是松了一口气,那倭岛怎么也比高昌那边安全,亲征绝对不是好事情。

房玄龄这时说道:“臣提议,李神符为扬州大总管、李孝恭为杭州大总管。扬州管江南长江以北,杭州管江南长江以南、调李道彦为东港舶司熊本大总管,领舶司副使衔,调李孝察为石见山都督,任期三年。”

唐俭问道:“调李孝察去熊本没问题,刘仁轨作什么”

“海上安全还是很重要的,我以为东港舶司重之中重依然还是在战船上,东港舶司若没有几十上百条战船,眼下或许没事,将来呢”

房玄龄的话引起得众人纷纷赞许。

绝对要为长远打算,有战船才可以控制海上,东港舶司的最高武官自然要操心武备,既然已经作出了仗剑行商的基本战略,那么战船就是不可少的。

李世民看向柳木,柳木微微点头,他也是支持组建舰队的。

“那么,对马岛的事情,还是让柳驸马去最好。”房玄龄又把柳木推了出来。

柳木没反对,这件事情也只能自己去作。

就挖银矿的事情,讨论了两天,依然没有拿出完整的方案来,这件事情正如长孙无忌说的,关乎大唐国运,不可轻率。

到了第二天下午,萧瑀建议暂时中止会议:“有几项难点要再考虑考虑。突然这么多银子进入大唐,好事肯定是好事,若是变的银贱而钱贵,这就是麻烦。就这件事情,户部还是应该挑选几个可靠的人先拿一个方案出来。”

崔君肃起身很严肃的说道:“左仆射放心,此事当为第一要务。我以为银多必贱,但若是有一个花销之地,国富民富银未必就会贱。以一钱小银币而论,二十二枚银币可买一匹上等丝绸,帛不代替钱币,那么大唐五年内须银十万万两。”

“那银矿远不止十万万银。但五年挖出十万万两银子,怕是不能。纵然此时带兵杀平倭岛,全力去挖也不可能五年挖足到十万万两银子。”

十万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按大唐一两三十七点五克计算,这也是三万七千吨的银子。

以大唐眼下的挖矿能力,冶炼能力,三万七千吨银子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石见银山只能偷偷去挖。

崔君肃不用翻户部的记录,有些数据是记在脑海之中的:“大唐眼下四大银矿,分别是饶州、宣州、信州、衢州。四大银矿总产出一年是五万两左右,全大唐一年银为七万两。”

“那你说要十万万两。”长孙无忌心说,大唐一万年才能够存下十万万两银子,你要这五年提供出来。

崔君肃对长孙无忌一抱拳:“我的意思是,银、铜双币,替换以帛代币,这有多少银子也不担心用不完。唯一需要考量的是,这些银子要有一个合理流入市面的途经,否则会毁了大唐的商、市、民。”

“这是户部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东港舶司只负责把银矿石运回来。”

没等长孙无忌说完,高俭就抢先一步说道:“这银矿不能属于东港舶司,舶司只能在其中挣一份运费。”

“舶司愿意交重税,极重税。那银矿单独给户部交一份极极重税。”柳木这时必须开口了,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利益,但不能不管股东们的利益,否则将来大唐有需要超大对外投资的时候,天下间就没有人愿意出资了。

“极重是多重”崔君肃身为户部尚书,同时他也是清河崔氏的嫡子,清河崔氏是东港舶司除皇家之外十四大股东之一。

但此时,崔君肃完全是处于户部尚书的身份,丝毫也没有因为自己崔家身为东港股东而有一丝的退让。这就是名士的风骨,身在其位立其身谋其政。

“这个”柳木也是只说愿意交重税,但数量他没想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