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1 / 2)

唐朝好舅子 晨风天堂 9029 字 2019-04-17

人。

唐俭是在晋阳就与李渊交好,又一随李渊起兵。

“朕不生气,朕还特许他在禁足之中,这几天可以来长安转转,毕竟秋天到了,他冲要添些过冬的衣物。而且朕还派人赐了许多赏赐,送到了泾阳他的三个妹妹处,而且派了宫中女官去传授绘画、书法、史学、礼仪等。”

李渊说的平静,可唐俭等人还是笑了。

就是李世民都笑了。

只有一人没有笑,那就是李建成。此时李建成越的感觉柳木可恨,眼下柳木虽然身为民,但在李渊心中的位置比自己还高。

什么时候李渊亲自管过孩童们的学业。

他的弟弟妹们,李渊过问的不多。他这个太子的儿女们,李渊在学业上也没有过问过。反而那几个乡野小丫头,越发的象大唐的贵族,而且和自己的妹妹大唐公主们走的很近。

“萧公,小木来长安后,你找他要牛。那是朕订购的牛。”李渊特意强调了一句。

这时,李世民突然笑着说道:“父皇,您一文钱也没有付过。”

“这个”李渊被李世民将了一军,没生气反而笑了:“朕就是一文钱也没有付过,又能怎样”

气氛一下就活跃了,众臣们也开始说了些轻松的话。

李建成心一下就冷了,他感觉自己越发的没有地位,自己这个二弟眼下无论在自己父亲面前,还是在朝臣面前,从容自若。

彭海进来了,得到李渊允许之后,来到李渊近前:“圣人,今天东西两市的告示上换了内容,没有再写时政,而是写了八月十五中秋盛典,长安百姓谁不会谁后悔,这里有最新的商品展销会,更有三万头牛等着被人领回家。”

李渊乐了:“挺好,这事二郎你去盯着。来人”李渊突然暴喝一声。

当下两名禁军入内。

李渊指着那两人大声说道:“八月十五中秋赛马,你们若再是一场也没有胜出,朕就让你们一个月也闻不到半点肉味。”

“得令。”

要说憋屈,禁军四卫也很火大,他们莫说是胜出,最优秀的一个名次才是单场第四。

大唐最精锐的禁军,竟然一个冠军都没有拿到,这让他们很火大。

中元节赛马,都是小贵族们与贵妇们派出的马匹,真正一等大贵族的好马都没参赛,所以禁军也不打算参赛,胜了这些小贵族的没意思。

要赢,就要赢翼国公府的马。

上次赛马,九场之中翼国公府赢了三场。

李渊乐呵呵的说道:“小木有句话说的好,专业的事情就让专业的人去办。这盛典的事情,宫里不行,京兆府也不行。只有小木的盛典办的好,这放他出来几天倒是放对了,只是这八月十五,这个节有什么典故”

中秋在宋代的时候才真正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唐朝这个时代关注的人不多。

“圣人,中秋这个节挺好,秋是丰收之日,自古就有报秋的习俗。丰收之后,庆祝一下难道不好吗”萧瑀认可这个节日。

“恩。二郎去办,你要监督他不要闹事,还要把这事办好了。朕喜欢热闹,一定要够热闹。”

又把差事交给了李世民,李建成内心有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

贵为太子的李建成委悲伤,一位普通的小官也很悲伤。

三原县令坐在县衙内手拿着笔看着一张白纸发呆,他在思考着如何上报今年秋收的业绩。整个三原县,所有田地加起来,收获的粮食仅仅只有九百石。

“县尊,您为难有何用,税赋一文钱也不会差。”负责农业的吏员站在一旁说着。

“这,每县每年考绩,是粮、桑、丁三项为重。本县的田地比去年增加了近两倍,可是这秋收仅仅只有二百多亩田种粮食,而且上报的全是种田,粮留种不能吃,也不会上交县仓。这让本县如何上报。”

县令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这时,衙役跑进来,满脸的笑意:“县尊,木郎君到了。”

衙役们喜欢柳木,因为柳木每个月都会给他们发钱,让他们帮着管理三原县城的店铺市集街道。衙役的家人也喜欢柳木,他们和柳木和签订了田地包租再作工的协议,挣的比自己种田多。

县令一扶几案站了起来后给几个吏员说道:“随本县去迎一迎。”

迎,要迎。

柳木没爵位,但驸马的身份还在。

县衙门口,县令与柳木相互见礼,他们又不是仇人,见面很是客气。

第0257节县令辞职

三原县令与柳木见礼之后,拿出一份正式的公文递给柳木。

“木郎君,这封上书您看看。”

柳木一脸疑惑的接过,翻看一看竟然是一份辞呈。那意思就是县令不想干了,申请调到另外的县去。

柳木指了指身后的大车:“您这是何苦呢,您看我这不是把税钱送来了嘛,您查收一下保证一文钱也不会差。”

县令早就看到了那大车,也知道那里拉的是钱币。

县令说道:“三原县,有四成是勋贵职授田,而这四成田说起来也就是两位李家以及几位将军的田也是郎君你说了算。还有三成是禁军家眷的养家田,最后三成都被你租了去。可以说这三原交税的,就是郎君你一人。”

“恩好象是这样。”

“不如郎君来当这个县令如何”

柳木听到这个建议,按着额头思考了好久:“好象也不错,但可能吗”

“您说呢”县令笑着反问。

柳木一转身问高履行:“县令你当不”

“我实职从六品下,三原只是中县,不过是从七品下的官职。我不当,不过我可以找个合适的人来当这个县令,我本家有个堂兄,学识不错,人也稳重可靠。”

高履行很显然已经确定这县令拿到手了一样。

事实上确实是如何。

大唐这个时代,当官首先是荐举制,而后是推选,最后还没有论到那没有成型的科举,选的也是官学之中的优秀人。官学之中,几乎全是士族子弟。最后的最后,才在那不成型的科举之中,挑选些算、工、律等作为辅助官员。

所以高履行相信,只要柳木愿意,莫说是三原,就是再加上泾阳,一次拿下两县的县令都不是问题。

县令直接把大印就交给了柳木。

“这个不合规矩吧,总要有个流程。”

“正好,我想回家过年,已经四年没有回过家乡了,明天开春再来吏部听调。”

没等柳木开口,高履行就拿过了那县令的大印:“也好,保你一个江南的正七品下的官。来呀,所有人都到正堂听调,有些差事安排你们去作。”高履行直接开始吩咐县内的人开始干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