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1 / 2)

“好。”老常子飞快进了堂内,不一会,就随着文乐帝来了政事堂的休阁。

“你母后让人你带来给朕用的?”文乐帝一见到太子就挑眉问。

太子微笑点头,手上拿了银筷,“父皇快过来用罢,饭菜都要凉了,这筷子也是母后给的。”

文乐帝过去一看,还真是皇后私用的银筷,不由笑着接过,跟儿子调侃道,“也不知她今日是吹的什么风,居然还想起给我捎饭来,平时去得晚了,候我一会也不愿意。”

太子早对他们之间的事波澜不惊,他掀袍坐下,另拿了一筷给他父皇挑菜,嘴里微笑道,“不是不愿意候,母后是想您正点用。”

“她这人哪点是我不知道的,你不用为她说话了。”文乐帝嘴上是这么说着,但嘴上吃得津津有味。

他刚跟臣子们用了一点,但皇后赏的嘛,他总归是能多吃一点,吃撑了也无碍。

“这莲子羹不错,把勺子给我……”刚抬起盅喝一口,文乐帝用他的舌头就知道了这是皇后的最爱,忙让太子为他拿勺。

难得皇后与他分享最爱。

太子看皇帝为顿饭吃得稀里哗啦,完全一扫平时皇帝的威仪,不由笑了笑。

“你也用点。”文乐帝招呼太子。

“谢父皇,孩儿在母后那用饱了。”太子轻抚着写了一上午字的手,与他父皇道,“您说,让萧大人何时回京的好?”

“今年是赶不回来了,就算现在动身,他这年也是在路上过的。”文乐帝思忖了一下道。

“嗯。”太子点了头,又道,“狄大人所说之事,父皇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怎么想的?”文乐帝吃了两勺莲子,挖了挖底,见不过只有一勺了,啧了一声,反身就对老常子道,“去凤仪宫,跟皇后说朕喜欢吃这个,让她再送点来。”

老常子苦兮兮地“哦”了一声,弯腰揖了个礼,慢腾腾地往外走——为什么他一大把年纪了,皇上就不怜惜他一点,老让他做这种苦差事。

“狄大人看样子不仅是想古安老家住一段,而是想住很长一段……”太子淡淡道,“他不想现在就进京领封赏罢?到时过个两三年的,他再进京,过了这风头,再赏他也不会赏得过重,百官也不会再过于妒羡,而咱们家也用不着为怎么封赏他而头疼。”

毕竟,狄大人是打了大谷,冰国,南突三国的功臣,整个大易也就他一人,再赏,就得封侯封王了。

可在他父皇这里,已经是慢慢在削弱世族了,狄家再突军异起,手里还握着兵权,那么到他手里,他也是要桎梏狄家的影响力的。

狄大人这次交付兵权,回老家避一段,这是在告诉他们,他根本就没想着要功高盖主,让他们为难。

“嗯,你说的差不离多少了。”文乐帝吃得也是差不多了,搁下筷子拍拍肚子,道,“那你再跟父皇说说,如若你是父皇,你怎么处置?”

“赏是必须要赏的,若是,天下人就得说我们皇家的不是了……”太子思忖着道,“狄大人这一回去侍候父母于膝下,我听母后的意思,狄家那边会弄成侍疾的样子……”

“哦,你母后说的?”

“嗯,狄夫人几天来了信与她,说他们狄家古安老族中父母的身子也是不好了。”

“这些母狐狸。”文乐帝笑了,“如是侍疾,倒是好办了,把儿子的侯封到狄家老爷老夫人身上去,就是个名,不让世袭就是。”

“父皇圣明。”太子微微一笑,他也是这么想的。

“到时候狄大人这也是荣归故里了。”文乐帝笑道了一句,随后想起了另一事,与太子道,“朕听兵部老头说,紫王要亲自送珍王的兵回大冕?”

兵部现在是太子管的,太子听了点了下头,“是传来了这么个说法,但是不是,还没法确定,密探也是猜的,孩儿不能确定是真是假。”

“朕猜,”文乐帝转了转指上的扳指,哼了一声,“应是真的,依朕对紫王的了解,这厮肯定会送着送着送偏了方向,把他自个儿送到京城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

战事就不多写了,免得大家嫌烦。

☆、第226章

如文乐帝所料,次年三月,南海诸事暂告平缓,紫王借着送珍王的兵回大冕之名,上的却是狄家夫妇的军船,准备在淮南停下,珍王的兵继续往前边走,他则会顺着京安运河往京城走。

狄家夫妇的船上还有一个萧知远,他知道紫王府交给齐师不成问题,但紫王这样甩手就走的态度还是把他吓得不轻,有点觉得紫王行事太不按常理,他打仗的时候虽疯,但比这靠谱多了去了。

而狄家军船上的萧玉珠则又恢复了她四平八稳的处世态度,因长生长息也在船上,四儿同在,小女儿也能把鸳鸯绣成鸭子的样子了,夫君兄长都无事,对她来说,这世上就没什么烦心事了,她见什么都顺眼,见着谁带笑容。

紫王就多次指着她对老对他挑鼻子瞪眼睛的萧知远道,“你家也就你这个妹妹会做人,若不然,本王能把你的手给砍了。”

他可没忘了,当年萧知远帮着皇帝压他,让他胸口被撕了一块皮的仇。

萧知远每次听了就摸摸鼻子,笑笑不接话茬。

他其实也把紫王要去京里的意思禀上去了,紫王知道也没说什么,算起来,紫王也是给他面子了,萧知远也不好得寸进尺,紫王毕竟是王爷,遗屏三元能夺回,紫王要占大半的功劳,别说于这天下,就是于易家的世代江山,紫王都是对得起的。

紫王现在这尊荣的身份,即使与大冕的珍王相比,那也是毫不逊色。

易国的这两大王爷,都是要随皇帝写进史册之人。

其实萧知远也知道紫王这次去京城,皇帝也拦不住。

而且拦不住且不说,可能还得亲自相迎。

因为皇后看样子是要走,皇上也要跟着去,太子就要登位了……

太子大登宝殿,有功的亲皇叔孤身一人入京庆贺,谁敢拦此等有情有义的紫王一下?

萧知远觉得此次回京城,他大战后回家的日子,也不会太平到哪里去。

船至淮南,就是极快的军船也需一个来月的时间,加是一路还要靠岸休息的时间,说来也要两个月左右。

萧知远本赶着回京,但这一路来,他想看着长生长息这两个外甥做生意,遂也跟着他们一起下陆地到处瞧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